寧吉喆:2018年將加快構建現代供應鏈統計制度
近日,在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8年將加快構建新時代現代化統計調查體系。其中包括研究建立反映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的統計制度;繼續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這是繼去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首個供應鏈專題的綱領性文件《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營造良好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政策環境,國家統計局具體研究落實的政策措施之一。最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從去年10月1日也開始實施,供應鏈管理服務已明確單列統計類別:商務服務業-7224-供應鏈管理服務。
專家認為,各界已意識到,供應鏈管理服務作為一個新的行業業態,已經成為新時期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是國家層面對供應鏈服務行業的極大認可,也標志著供應鏈行業將從政策扶持、營商環境等諸多方面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納新: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被納入2017新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據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于1984年首次發布,分別于1994年和2002年進行修訂,2011年第三次修訂,2017年第四次修改。該標準(GB/T 4754-2017)由國家統計局起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并于2017年10月1日實施。其中首次界定:商務服務業-7224-供應鏈管理服務“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對供應鏈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控制和優化,將單一、分散的訂單管理、采購執行、報關退稅、物流管理、資金融通、數據管理、貿易商務、結算等進行一體化整合的服務?!?br/>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是劃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性分類,2017年新行業分類共有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個中類、1380個小類。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在前不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7年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發布實施,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時、準確地反映我國經濟新常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涌現出來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監測經濟增長動力轉換進程,反映“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為提供更好的統計信息服務奠定了標準基礎,并為派生產業分類提供了可操作的基礎行業分類,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體現在新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中。
推新:數年堅守與努力終修正果
供應鏈管理服務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時間不長,供應鏈的概念和思維也是近年來才逐步得到更多的了解與認可,雖然供應鏈管理其實無處不在地滲透在各行業各產業甚至大眾生活,但作為一個專業化度高、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個性化服務內容又不盡不同的“新”行業來說,被接受被了解確實需要一個過程。中國第一家上市供應鏈企業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還曾在企業名稱申報注冊時因為當時國內沒有供應鏈企業的先例,花費了大量時間向相關部門和機構進行供應鏈的名詞解釋。同時,因為沒有正式的、成體系的適合中國國情的供應鏈服務和理論,不少供應鏈企業不僅在創新中不斷摸索,也始終處于布道者的角色,呼吁國家能夠從宏觀高度重視供應鏈這一行業的興起,呼喚更多的人關注供應鏈管理服務,了解供應鏈管理服務。
據悉,修改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涉及多方面業務和多個主管部門的工作。作為中國第一家專注供應鏈管理服務的行業協會——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這些年來向多個部門呼吁單列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商務部多次組織專題調研和政策研討。在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多個部門努力下,在行業協會、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共同推動下,供應鏈管理服務的行業分類修成正果。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前,供應鏈服務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始終未被納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行業長期面臨歸屬和分類不清晰、導致了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適用性問題?,F在有了基礎性文件和指引,將對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的規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br/>
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會長、中國第一家上市的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國輝多年來也不停奔走疾呼。在部委調研怡亞通、省、市領導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等重要場合,周國輝都積極呼吁統計單列供應鏈類別,建立供應鏈統計體系與制度。
周國輝曾向有關部門的匯報材料中寫道:供應鏈是連接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的橋梁和紐帶。但當前對供應鏈的界定分類不清,如果單純套用傳統行業指標要求來評價供應鏈服務行業的風險、資產質量等,會影響業內企業的銀行授信和政策運用等。建議組織有關部門、協會、企業,共同推動加快調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明確供應鏈管理和服務,單列行業分類,盡快建立完善供應鏈服務企業分類標準,引導政府相關機構加深供應鏈行業的界定分類,理順行業管理等問題。
據悉,目前我國使用的政策法規基本是以傳統產業為管理對象制定的,點線分割、條塊分割,面對復合型、平臺型、網絡型行業迅速興起的新變化系統政策法規缺失或多口管理,造成了稅務、海關、國檢及相關行業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適用問題,企業只能從信息化、貿易、物流等不同業務節點去套用相關政策與法規且時有違規風險,影響了企業做強做大,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原有國家標準沒有對供應鏈管理服務設置獨立的分類,因此難以開展產值、收入、利潤等方面的統計,導致反映行業全貌的數據缺失,給行業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帶來了許多問題。
而這一修訂必將對促進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肮湽芾矸照奖患{入到國民經濟分類,意味著供應鏈管理服務成為中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發展方式之一?!敝袊嗣翊髮W商學院副院長宋華教授說,“具體到企業層面或者行業層面,將會推動專業化的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發展,改變原來產業分散,沒有協同,交易成本太高的問題,對幫助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優做強有積極意義?!?br/>
創新:政策支持迎來行業發展春天
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了關于物流行業的相關政策文件,在最近一年更是加大了針對供應鏈行業政策的支持和培育,從政府、行業、企業到個體鼓勵建立供應鏈思維,從國家層面推動2018年更多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供應鏈管理服務是典型的高端服務業,未來在實現中國制造2025和流通業現代化的供應鏈創新體系中,供應鏈管理服務是重要的轉換器,具有重要的樞紐作用。新行業分類納入供應鏈管理服務,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表示,這不僅能夠極大地刺激行業進一步創新發展,例如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供應鏈服務行業將全面提升智能化技術和裝備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無人系統、智能系統的開發應用已成為行業標配,同時,也能推促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出臺相應行業標準、管理規范和政策扶持,以及配套的統計方法、會計核算方法等等。
通過走訪深圳多家供應鏈企業發現,稅收計稅方式是整個行業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全程供應鏈服務,包括代理進口、產品分銷、貨物運輸等業務模塊嵌入客戶合作業務全流程,供應鏈企業收取相應的供應鏈服務費。行業呼吁政府有關部門能夠結合供應鏈服務的實際業務形態,研究相應的稅收政策和辦法,鼓勵企業供應鏈模式創新。
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供應鏈企業多為民營企業,近年來發展勢頭愈發迅猛。然而,民營企業先天在市場評級低,被評級體制認可度不高,這些束縛了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加之民營企業自身現金流有限、固定資產有限,與當前銀行要求的足值抵押和投放回報、收益不符,影響了企業在銀行融資規模的擴大。行業呼喚更好的融資環境,健全征信系統信息容量,完善第三方評級機制,同時,搭建政、銀、企溝通交流平臺,促進三方之間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研究評價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的風險、資產質量等指標,幫助供應鏈服務企業的銀行授信和政策應用,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幫助企業供應鏈金融煥發更好的生機與活力。
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是新經濟時代中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的重要支撐,已成為中國經濟全球優化配置資源,打造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載體。同時,供應鏈管理服務有定位,無邊界,成長潛力巨大。相信供應鏈管理服務納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后,正值國家統計局加速構建現代供應鏈的統計制度,有關供應鏈管理服務的財稅制度與政策,供應鏈人才培育體系、供應鏈管理服務評價體系與標準等等都會在政府、行業、企業的共同推動下得到系統建設和創新應用。
中國供應鏈行業正在由青澀走向成熟,在不到20年的跨越式飛速發展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經濟走向國際舞臺、中國企業愈發強大的進程中,供應鏈管理服務作為重要的驅動力所帶來的管理變革、管理思想進步,以及供應鏈行業自身發展所帶來的產業扶持政策,還有供應鏈企業的勵精圖治。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的重視與政策支持下,供應鏈管理服務的發展勢頭會越來越強勁,并能帶動全國更多的服務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